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开展2024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项验收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曹俏俏    发布日期:2025-04-07    查看:127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学院、各部),有关单位

为规范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学校决定开展2024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项验收工作。现将结项验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项验收对象

(一)必须申请结项

1.2021年度立项建设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2.应参加上一年度结验收但申请暂结项项目;

3.上一年度校级结项验收中评为“暂缓通过”的项目

可以申请结项

2022年度立项建设的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预期于2024年结项的,可以申请结项。

本次必须申请结项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任何材料者,将按撤项处理。须参加本年度验收项目清单见附件1。

、结项验收程序

(一)项目负责人填写验收材料,项目所在部门初审;

(二)项目负责人按要求上传材料至项目管理平台;

(三)教务处形式审核

(四)专家评审;

(五)公示及公布验收结果。

三、结项验收材料提交要求

本次结项验收工作依托学校教研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具体操作方法见《项目负责人结项验收操作指引》(附件2)。个人纸质版结项验收材料自行存档备查,电子版材料须于2025年1月8日(周三)前上传至教研项目管理平台。逾期平台将自动关闭,未按要求和格式提交材料的将不予通过形式审核。

(一)结项验收登记表

1.项目负责人须按要求填写结项验收登记表(模板见附件3)。

2.结项验收登记表的封面及所在部门审核意见部分须加盖部门公章。

3.结项验收登记表中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部分,须从财务系统中导出项目支出明细填写。

4.结项验收登记表的所在部门审核意见部分,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须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明确该项目是否已经具备资格可以参加验收,未进行部门审核的项目将不予通过形式审核。

(二)结项验收佐证材料

1.根据立项申请书的研究目标、预期成果等,提交相关成果佐证材料(模板见附件4),如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封底)、教材(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封底)、研究报告、实践总结、专利、证书等。在线类课程或其它研究成果为电子形式的须在佐证材料和教研项目管理平台上附有效课程链接(链接须可直接打开浏览,评审期间应设置为无限制浏览资源)。

2.佐证材料应与建设项目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且能对项目形成有效支撑,宜精不宜多。所有非音、视频材料整合为一个含封面、目录的PDF文档,大小在20M左右为宜。佐证材料封面须加盖所在部门公章。

(三)延期申请

须在本年度结项项目原则上应参加本次验收,确实需要首次延期的项目,应填写延期申请表(附件5),详细说明延期结项的原因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理由不充分的延期申请不予受理。

(四)结项验收汇总表

项目所在部门应填写结项验收汇总表(附件6),所填数据应准确、完整。请于2024年1月6日(周一)前将结项验收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一份(须部门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部门公章)报送至教务处教研与评估科1307室,电子版文件(盖章扫描件和可编辑版本)打包发送至教务处曹俏俏学校邮箱caoqiaoqiao@gdei.edu.cn)。

四、其他

在结项验收前提出延期申请并通过审批的项目可延期一年,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未通过延期申请且不能通过项目验收评审的,验收评定结果列为不予通过。通过延期申请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通过验收前不得申请同级别新项目。项目撤项或结项验收评定结果为不予通过的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请同级别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本次验收工作情况纳入部门本学年学院教学状态评估,请各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有关材料,确保本次结项验收工作顺利完成。

 

联系人:曹俏俏联系电话:34113245

办公地址:海珠校区综合楼B13A07;

电子邮箱:caoqiaoqiao@gdei.edu.cn。

 

附件:

1.2024年度须参加验收项目清单

2.项目负责人结项验收操作指引

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项验收登记表

4.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项验收佐证材料(模板)

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延期申请表

6.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项验收汇总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2024年12月12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4-12-12至2025-01-08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属院系
1基于OBE理念数字逻辑SPOC混合式实践教学研究李万益计算机学院
2美育与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实践的融合研究陆茵音乐系
3新文科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周会凌文学院
4双减政策下音乐师范生的第二课堂指导能力养成探索蓝熹音乐系
5师范院校智慧教育环境优化建设与应用实践李杏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6新师范背景下以“四跨”育人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创新华子荀教师教育学院
7“新师范”视阈下师范生思想动态调查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杨丽容马克思主义学院
8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创新建设探索吉薇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9“新师范”背景下基于卓越师范生培养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曹俊飞数学系
10基于“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的交替传译教学模式探索曾红梅外语系
11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改革与研究罗宇中文系
12大数据处理技术徐海蛟计算机科学系
13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吴映明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14汉语言文学(师范)特色专业桑志军文学院
15《新时代美育视阈下高师公共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叶洁纯音乐系
16传播视角下高校器乐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与实践郭瑞玫音乐系
17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张学华教务处
18学习进阶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研究李爽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19基于全面和个性化培养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混合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高兴远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黄莉丽音乐系
21化学(师范)特色专业霍朝晖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2新文科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应用语言学课程体系研究王昊教育学院
23书写技能训练梁松林美术学院
24嵌入式思政教育融合生态学教学的创新研究张玉华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5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毕进杰体育学院
26“新文科”背景下高师院校交响管乐团建设的美育功能研究蒋佳良音乐系
27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儿童戏剧》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黎晓君教育学院
28基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构建唐夕汐管理学院
29金融数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黄先勇数学学院
30OBE教育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阮锦新计算机学院
31师范类高校学生合唱团实践教学与训练活动的研究林敏艺术教育中心
32新师范背景下美术学师范专业素描课程群“学教融合”模式探究陈乐美术学院
33“美育先行”理念下《书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梁达涛美术学院
34高等数学吴焚供数学学院
35初等数学研究张然然数学学院
36智能教育产业学院付道明教师教育学院
37管理心理学王慧政法系
38大数据产业学院徐俊计算机学院
39微观经济学童乾数学学院
40心理健康辅导虚拟仿真实验韩迎春教师教育学院
4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多维复合型考核模式改革与创新蔡英谦马克思主义学院
42基于 ACM-ICPC 模式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滕毅计算机学院
43“OBE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人才培养研究晏骏体育学院
44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易向东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45环境设计教学团队钟香炜美术学院
46CDIO和新工科理念下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朱雄泳计算机学院
47基于视频案例的数学师范生核心教学技能培养赵闻敏数学学院
48“新师范”视野下高校美术史课程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衔接性”探索与实践刘晓达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