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4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开题论证工作
发布者:曹俏俏  发布日期:2025-03-31 查看:191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关于做好2024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开题论证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各项目负责人: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升项目建设水平,现将2024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项目”)开题论证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证范围
2024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1。
二、论证要求
(一)论证组织
各学院应高度重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开题论证工作,有超过1个省级项目的,建议由学院统一组织开题论证;有1个省级项目的,可由学院组织也可由项目团队组织召开开题论证报告会。为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统筹指导,建议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分管教学工作领导参加开题论证报告会。
(二)论证内容
项目建设团队应根据立项通知中的要求,在项目建设任务书(申请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讨并填写《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开题论证报告书》(简称《开题论证报告书》,附件2),完善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行动举措、年度建设任务、预期成果和经费使用计划等内容,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能够形成可评可测的产出。
(三)论证专家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开题论证专家人数应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在邀请论证专家时,应充分考虑专家的专业领域、教科研或行业从业经历与待论证项目的针对性,邀请与项目建设领域密切相关的学术或行业专家。每位专家评审时除填写专家个人意见,还应进行讨论并填写专家组意见。各项目建设团队应根据专家意见或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建设各项要点,论证后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任务)等将作为项目结题验收时的重要依据。
三、材料提交
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应在3月28日(周五)前完成开题论证,并将经学院审核、学院分管教学工作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开题论证报告书》扫描件上传至教研项目管理平台,具体操作方式见附件3。纸质版材料由项目负责人处留存备查。
四、其他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延续性和成果的一致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任务)、建设目标、建设周期、主要负责人、预期成果等。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项目变更的,须在项目中期检查前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经学校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学校正式去函省教育厅说明原因。未经同意擅自变更的项目,在学校各类评定考核中不予认可。
如有疑问,请联系教务处教研与评估科曹俏俏(电话:34113245)。
附件:
1.202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
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开题论证报告书模板
3.教研项目管理平台操作指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2024年12月27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1-20至2025-03-31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食品分析与检测校企联合实验室 | 曾碧健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2 | 面向大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数智化弹性混合教学模式与应用 | 黄嘉歆 | 教师教育学院 |
3 | 卓越体育教育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 仲亚伟 | 体育学院 |
4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空间设计研究中心—设计企业群”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 刘承恺 | 美术学院 |
5 | OBE理念指导下基于智能体的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研究 | 陈忆群 | 计算机学院 |
6 | 人工智能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 | 周慧 | 管理学院 |
7 | 大湾区”大中小一体化“语文教育创新实践虚拟教研室 | 桑志军 | 文学院 |
8 | 基于AIGC技术赋能中学化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 霍朝晖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9 | 英语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研究——以《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为例 | 谢赛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10 | 课程思政赋能中文师范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教学改革实践 ——以外国文学课程群为例 | 单昕 | 文学院 |
11 | 基于人工智能的《初等数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 冯明军 | 数学学院 |
12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实践探索及资源库建设研究 | 吕洪刚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3 | 新师范背景下以“四跨”育人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创新 | 华子荀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14 | 特殊教育专业“精特教、懂融合、知康复”复合型人才的U-G-S-R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 欧小军 | 教育学院 |
15 | “新师范”视野下高校美术史课程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衔接性”探索与实践 | 刘晓达 | 美术学院 |
16 | 人工智能助推规模化个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樊亚妮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